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展覽】琉傳-排灣族琉璃珠的文化與藝術




金姊的同學邀請至北投文物館參觀「琉傳-排灣族琉璃珠的文化與藝術」展覽。
到了北投文物館才知道,當日是特展的開幕記者會。


我和金姊兩人事先未被告知,因此對於穿著休閒來參加開幕記者會,感到很失禮。
不過,當日的主角不是我們,姑且就當作只是一般遊客的心情,來到此地參觀。




記者會位於二樓的大宴會廳。頭頂的大南瓜燈飾營造古意。


記者會請來民歌手施孝榮。他是此次特展主角施秀菊女士的親弟弟。
一連唱了三首民歌:拜訪春天、歸人沙城、曠野寄情,那奔放高亢的歌聲,聽得人心激昂。


本次展覽的靈魂人物施秀菊女士,雖謙稱說口才不好,
但她語帶哽咽的感謝這塊土地以及身邊朋友的支持,聽了非常令人感動。


由於施秀菊女士的全心付出,琉璃珠製造這項幾近失傳的排灣族傳統藝術得以復甦流傳。


此次「琉傳-排灣族琉璃珠的文化與藝術」特展,希望藉由台灣原住民族群中,
擁有琉璃珠最豐富且成為傳家之寶的排灣族,揭開琉璃珠的神祕色彩與傳說。

1983 年,施秀菊女士與先生陳福生成立「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
兩個人潛心研究排灣族傳統琉璃珠的製燒,藉著不斷研發、試燒,逐步雕琢出成熟的燒煉技術。


成就了「三地門是琉璃珠的故鄉」,使琉璃珠藝術更貼近民眾的生活。


國片電影「海角七號」劇中,
女主角友子送給樂團團員每人一款映照著自身生命歷程和希望的琉璃珠,
即出自「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的琉璃珠。



傳統上排灣族的社會組織屬於階級制度,
唯有貴族可以穿戴施有織繡花紋的衣服與琉璃珠串等飾品,代表其身分的尊貴。

每一顆琉璃珠子都代表著一個古老傳說。
一般人較熟知:日光之珠、孔雀之珠、勇士之珠。


此外還有:眼睛之珠、蝶蛹之珠、仕梳之珠、蜻蜓之珠、
月牙之珠、手腳之珠、土地之珠、淚痕之珠、織工之珠。


記者會結束後,當記者們正在照各個博物館館長的大合照時,
我和金姊兩個路人甲,就先到餐廳享用原住民風味餐點。


Q 黏牙的「初路客」(花生、芝麻糯米)、口感極佳的「伊那比浪」(小米香腸)
風味獨特的「奇那富」(原住民粽子-山菜包裹芋頭粉和豬肉,外裹葉子可食)


坐在這裡盡情吃著排灣族原住民遠從屏東帶上來的新鮮芒果、甜烤地瓜、小米酒咖啡,……
此刻又有多少人能像我這樣悠閒的享用午茶時光呢!


因為餐點實在太美味了,和屏東來的原住民相談甚歡,
決定近期要去她們的故鄉-三地門,來一趟深度之旅。

期待旅程!

北投文物館網站:http://www.folkartsm.org.tw/2_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