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閱讀】劉克襄《11元的鐵道旅行》



因為上了一堂劉克襄老師的課,近期看了他兩本著作《十五顆小行星》、《11元的鐵道旅行》。

這一本《 11 元的鐵道旅行》是小題大作的鐵道內容故事,
敘述淳樸的鄉間小鎮,簡單的在地人文及特色。
跟著書中的劉克襄去旅行,體會那緩慢的腳步、閒適的心情。


以往到了某一個景點,就像趕路人一般,只想盡快抵達目的地,卻忘了沿途的風景。
現在慢慢的體會「慢」的感受,因為「慢」,才不容易錯過路旁的景致。

自從住到鶯歌之後,往返台北都市必須搭乘火車。
一開始很討厭搭火車,一方面因為班次沒有捷運多,
一方面是無論任何時間,火車上總是坐滿許多人。

單程需要 25 分左右的時間,有時一路站到台北。
只好「將支出化為收入」,利用通勤時間多看一些書。

搭火車往返台北,大多是因為工作關係,所以心情很難輕鬆悠哉。
現在已習慣坐火車的感覺,也會懂得避開尖峰時間。

刻意安排可搭乘莒光號的時間,坐在莒光號火車上,彷彿像旅行一般,
聽聽列車長廣播停靠各站的聲音、聽聽鐵路便當販售的聲音。

一人一個座位,可以欣賞風景,或是手持書本沉浸故事裡。
雖然不能像《 11 元的鐵道旅行》一般悠哉,
但也能享受火車在鐵軌上硿隆硿隆的行走聲音。

劉克襄《 11 元的鐵道旅行》有著最單純的享受、最簡單的快樂。
有些地方在劉克襄的介紹之下,也想實際走訪一遍。


以下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內容簡介】
總是自得其樂,總是小題大作。 不論世界如何轉動,劉克襄慣以簡單緩慢的節奏,邂逅地方景物。如此隨性,卻能在平凡俗事,發現迷人之處。在喧譁旅驛,他的視線穿越庸擾塵囂;在寂寞小站,讓荒涼孤獨靜靜包圍。除了鐵道迷追逐的硬紙票、號誌樓等,更愛牽扯無關鐵道的內容。比方,海線上挑扁擔的老人,他的扁擔是什麼植物做的?高雄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還有窗口如老鼠洞的售票亭嗎? 就是這些那些,難以述說的千頭萬緒、微不足道的小景小物,讓心靈暫時出走,讓旅程滿載而歸。鐵道不單是運輸工具,而是行旅重要的元素。 搭乘新的火車──高鐵,作者的視野不改獨家。他說,搭高鐵就像觀看一部台灣的生態紀錄片,90 分鐘的車程,活力與頹敗,文明又荒野的畫面輪番上映。也可以盡情地「流動鳥目」,由北南下,二三千公尺高山的雄峙嵱嵷,中低海拔淺山的嶙峋嵾嵯,在眼前逐一聳立而過。那興味,唯有搭高鐵,才得以盡情感受。 風物特產、鐵路便當,作者更是當寶似地翔實研究,那股熱情,彷彿永遠 17 歲,還在情竇初開。這回配備依然多元,文字爬梳、車站地圖、風物素描、行旅攝影。透過劉克襄的文字與圖片,我們彷彿第一次搭火車,遇見另一個迷人的台灣。

【作者簡介】

劉克襄
老家鄰近鐵道,自幼便對搭火車去遠方懷抱無限憧憬。一雙腳「凸」全台灣,大城小鎮、深山野壑,好像沒有他不熟悉的地方。擅長在尋常事物裡,邂逅迷人的風景,領會生命的況味。旅行講座總是風靡全場,鐵道題材尤其令人引頸期待專書付梓。創作半甲子,寫作不輟,題材多元,屢獲獎項。詩、自然觀察、歷史探險、動物小說、野菜蔬果、小鎮旅行、登山指南、繪本……,著作超過四十本。《 11 元的鐵道旅行》是他的第一本鐵道專著。


【自序節錄】
台灣最慢的火車,最短區間的里程,最便宜的旅行,票價是11元。比如,池上至富里、壽豐至志學、萬榮至鳳林之類。有趣的是,如今它們幾乎都集中在花東縱谷。質言之,11 元潛藏著,緩慢的節奏、淳樸的生活、迷人的風物。更湊巧的,「11」也隱含著另一層意象:「我是坐 11 路來的」,以二條腿旅行。十多年來,我的漫遊,如是不斷地實踐著。從東部到西部,從北迴到南迴。甚而,從台鐵到高鐵。我保持高度的浪漫,有一點懷舊。自得其樂地,發揮到極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