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二本好書、幾曲輕音樂。悠閒的午後時光,價值無限。
《窮得有品味》
個人認為,這本書說的並不是「窮」,而是「簡約」。
只因為之前「窮得只剩下錢」這本書太夯了,於是一堆出版書商也跟進。
※有格調的生活,和銀行存款無關!
※生活態度,才是最值得你投資的幸福基金。
※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奢華概念!
無論擁有多少金錢和物質,都無法讓你獲得富足,
唯有「觀念正確」才能獲得真正的富足。
這些觀念包括了:願意放棄-放棄所有人都在追求的東西;
自主性-不拿別人的生活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
正確的態度-經濟狀況走下坡,並不代表天要塌下來了,
它反而是一種契機,是我們改善生活型態的大好機會。
※簡單的說,要富有只有兩種可能性。
其一:拚命工作,等賺夠了錢就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
也就是說,你先得把自己累得像條牛,過程間只能在休息時,
偷偷幻想一下自己原本負擔不起的奢侈品。
等到存夠了錢,買下自己想要的東西,
再「終於」發現-原來得到它並不會讓你比較快樂。
其二:改變你的願望。
※有趣的是:才在十年前,那些以人生導師自居的暢銷書作者總是鼓勵我們,
要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在工作裡尋求自我認同。
但今天,才不過十年後,他們卻又鼓吹工作只是為求溫飽的手段,
人生的意義必須從家庭和休閒活動中獲得。
※只有當你不能再浪費了,你才會開始懂得要分辨事情的重要性,
並且開始避免購買多餘的東西,還能學會怎麼去珍惜那些對你真正有意義的事物。
※如果想要改善生活品質,最優質而有效的辦法,就是在生活中融入更多的運動。
由運動中獲得的「生命質感」,絕非金錢能買得到;
既不是購物頻道能提供,也不是信用卡所能預付的-這種東西才叫無價。
※旅行的重點不在於一直變換地方,而在於張大眼睛、打開心房,
用心體會你所行經的世界,不要當個走馬看花的觀光客。
※當一個人開始很自覺地拒絕大眾媒體,拒絕時下最流行的意見和看法,
或最當紅的話題或事件時,他的生活品質將大大提升,並且能持續維持高檔。
相反的,不斷追逐趨勢、追逐流行的人,
只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很花錢、很疲憊,而且還會變得資訊貧乏。
※「我也要跟別人一樣」的慾望,是讓自己不快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不管是哪種收入的人都一樣。
為了變得比較快樂,我們必須認清:人跟人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差異,
如果我們應要追求自己負擔不起的東西,只會讓自己變得更不快樂,甚至變得不幸。
※如果我認定的富有,是「擁有更多的時間」,如此一來,可以把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
甚至還可以參加某些公益團體當義工,為別人貢獻一己之力-用這種方式,
同樣可以獲得人間最大的「財富」。
***************************************************************************************
《欲望少一點,幸福多一點》
人的欲望永遠欲求不滿,唯有讓自己欲望少一點,才不會永遠覺得不夠富足。
※享樂主義:為一哲學派別,來源為希臘文,有「快樂」的意涵,
此派別的中心思想即把快樂視為人生幸福的最高準則。
※許多人幾乎花了他們大半輩子的時間去賺錢;
因而他們沒有時間去追求那些真的能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
好比友誼、愛情、運動、美妙的音樂、文學、舞蹈,或大自然的美景。
※「成果取向」與「過程取向」是現代心理學的兩個概念,說明了人的兩種基本類型。
「成果取向」的人從 A 到 B,他只專注於到達他的目的地,是否是速度最快的方式。
而同一條路,如果為「過程取向」的人,他們則會選擇用散步的方式,
享受美好的天氣、摸摸他在路上遇見的小狗、跟他意外碰見的鄰居聊聊天。
當然比起「成果取向」的人,他會晚點到達目的地,
可是比起一味往目的地衝的「成果取向」者,
「過程取向」者一路上卻擁有了許多體驗,也享受了路上的風光。
※享受每一刻是擁有幸福人生的要訣。
決定性的前提就在於「專注於時間」,也就是對活在當下的認知。
※我們從年輕的時候,就要學著活在當下,不是只著眼於未來,也不是活在過去。
因為在年輕的時候,只會遙想未來;在年老的時候,又只緬懷「黃金少年」的人,
終究只是錯過他的整個人生罷了!
※有創造力的人,會自行安排一天的活動,並依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也比其他人來得長壽。
原因在於「創造」是一種活化細胞的方法,偶爾做點不一樣的事,脫離一下日常生活,
讓思緒天馬行空,將會讓你的生命更健康。
※不擔心物質需求時,較能專注在精神上的獲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