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是一本憂傷的紀錄史。
作者用精鍊的文字描繪出戰爭殘忍的畫面、深刻的情感。
帶我們回溯歷史的洪流,看到戰爭下更細微的生存故事。
從現在看過去,彷彿是一幕幕電影,但卻令人椎心刺痛,永難忘懷。
書中第 14 頁寫著:
等到我驚醒過來,想去追問我的父母究竟是什麼來歷的時候,對不起,父親,已經走了;……
看到書中這一段文字,讓我想起老爸。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
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時,老爸也是其中一員。
以前老爸每次談起那一段歷史,我們一群小孩總是聽了幾分鐘後,就紛紛逃之夭夭。
每當家中女兒帶男朋友回家見老爸時,也一定要聽老爸講民國 38 年的這一段故事,
每次看姐夫們坐在客廳聽故事,就笑說他們又在上軍訓課了。
從大姐記憶老爸的故事得知:
老爸是在 1949 年跟隨蔣介石從浙江沿海募來的一批軍隊,
先搭軍機,再坐船到達臺灣的基隆。
老爸當時才 16 歲,卻謊報年齡為 18 歲。
老爸家裡很有錢,離開家鄉時,身上帶著一些金條,還跟隨一位僕人照顧他,
但是到了臺灣之後,發現生存不容易,於是和僕人分開,各自求生存。
老爸被分派到北部空軍司令部的憲兵營隊。
因為還不識字,只能混在伙食兵裡面,負責伙食採買的工作。
之後憑著自己的努力,最後做到士官長的官階而退休。
家中一直懸掛一幅老爸和蔣介石的畫像。(老爸說:他和蔣介石合照過。)
老爸深愛國家的情感,從家裡客廳懸掛國父遺像、蔣公遺像、
住家頂樓插國旗、自編愛國歌曲….可以看出。
有一次他在睡夢中大喊「空軍警衛旅~~」,嚇得我們全家人從睡夢中驚醒。
1949 年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如果身邊的親人經歷過那一段,不妨跟他們聊聊,
對他們致致敬與感恩,感謝他們的犧牲,才有今日生活美好的我們。
***********************************************************************
以下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內容簡介】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
從 1949 年開始,帶著不同傷痛的一群人,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
六十年來,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問問對方,你痛在什麼地方?
是時候了,在歷史的這一頁即將永遠地翻過之前,我們還來得及為他們做些什麼?
龍應台,華人最犀利的一枝筆,
繼思考家族情感的暢銷書《親愛的安德烈》、《目送》之後,
龍應台再度推出 15 萬字新書《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醞釀十年、走過三大洋五大洲,耗時三百八十天,
行腳香港、長春、南京、瀋陽、馬祖、台東、屏東......
從父母親的 1949 年出發,看民族的流亡遷徙,看上一代的生死離散,
傾聽戰後的倖存者、鄉下的老人家。
龍應台說:「我再怎麼寫,都不能給他們萬分之一的溫情與正義」。
藉由文學的溫熱,龍應台希望引領讀者一同誠實地、認真地
重新梳理六十年前的這段歷史,看見一整代人「隱忍不言的傷」,
重新凝視關於人的尊嚴以及生命價值,
用最謙卑的心,寫出跨民族、跨歷史、跨省籍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
龍應台
出生在高雄大寮鄉, 童年在台灣中南部農村度過,
少女時代在高雄茄萣的海邊漁村度過。
「龍應台」不是筆名,是真名;
父親姓龍,母親姓應,她是離亂中第一個出生在台灣的孩子。
留學美國九年,旅居歐洲十三年,
在台北做公務員四年,以香港為寫作基地快滿七年。